这篇文章我想慢慢写,虽然平时时间不多,但它值得……
这本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我虽曾有几次接触到,却没翻开过,真正去阅读。苦于没书可读的我,在这个暑假翻开了这本迟到的成长之书。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说一下自己的整体感受,小说展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时代背景下,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像。作家路遥以他强大的写作,将时代的发展变迁映射在孙少安,孙少平一家,映射到双水村,映射到原西县城,映射到黄原,映射到黄土高原的身上,人民公社,大跃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在这其中,我们得见孙少安,孙少平等小人物的悲喜,同样也看到田福堂,田福军等一众领导阶层在时代中的变化。我们得见属于那个时代下农村面貌,城市景象,其具有的意义是我这令人汗颜的写作能力所难以描述的。在那片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发生了那么多让人惊叹,让人痛心,让人流泪的故事,我们难以想象在这片贫瘠的土地,到底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怎样的滋养,出现了那么多好后生,但我们在心中仿佛又能给出一些答案来。这也是这个古老民族历史延绵不断,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的理由,这在今日之中国仍能给我们以启示。
接下来,想谈一谈路遥笔下那一个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以及属于他们的人生经历。但我不想那样只是从人物的关系角度出发,那样只会让我感觉文字生硬,难以继续,也是我自己文字功底不强,难以驾驭。我决定从家庭这一角度出发,家庭在一个人一生中的影响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种血缘关系形成的无形纽带,将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凝聚在一起。同样我们也得见随着时代发展,这种家庭关系所受到的冲击。
孙玉厚一家(2021-10-01更)
孙玉厚,孙少安,孙少平,父子三人,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身上看到,农民的朴实,简单,看到老一辈人对待土地的态度,他们是将自己深深地扎根于黄土高原,扎根于双水村,无论是一辈子没有走出的孙玉厚,又或者是后来远离千里的孙少平,那片土地教会他们的勤劳,谦逊,真正地融入了他们的血液、灵魂 …………
好久不见 ... ...
王满银(2022-02-08更)
王满银,兰花的丈夫,一个让孙少平一家无可奈何的人,只因兰花对其死心塌地,方才在他们身上能看到一点家的影子。我们对他的评价也都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在我们今天,依然能看到王满银的形象,妻子撑起家里的一片天地,拉扯孩子,辛苦工作,丈夫依靠妻子度日。书中的王满银,好吃懒做,半生在外,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那份农民的的勤劳,质朴。倒卖老鼠药,害得老丈人陪他一起“劳教”;和南洋女人卖塑料芯手表;带南洋女人回去,害得兰花差点自杀... 书中关于他的情节虽不太多,但路遥先生却将这个小人物塑造地栩栩如生,“逛鬼”,“二流子”,“坏松女婿”,对自己的心思自鸣得意。然而在全书快读完时,路遥先生为其安排的结局,还是让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最近在读《活着》这本书,福贵的形象在某些地方,也让我看到了王满银的影子)。浪子回头,路遥先生向我们传达的这份温情,触动人心。也让王满银成为 读者评价其为 结局最好的人。
王满银似乎从这面破镜子里认识了他是谁,是个什么人,过去曾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我得要回去!”他对自己说。
这个小人物的半生却也给了我们许多反思,或许我们在面对那份艰辛与劳累,没有选择王满银的逃避,但我们也没有心甘情愿,在当下社会的年轻一代中,我们得以窥见。当他穷困潦倒,连过年回家的车票钱都没有,金富诱导他和自己一起干时,他断然拒绝了。我觉得在这里面,他除了胆小,吃不了苦之外,在他的心里还是有着一定道德观念的,这和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又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呢?虽然他未经历田间劳作的辛苦,但我相信每一个在外的人对于那在外讨生活的不易也都有自己的体会与见解,这和今天的我们是不是又有某些相似之处呢?
读完这本书的人都说在其中看到了自己,以为自己是孙少安,孙少平;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我们发现,我们以为自己是孙少安,可是却没有孙少安的担当,后来又认为自己是孙少平,但是又没有孙少平的信仰,最后终于在王满银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